创新形式落实“帮就业”实事项目
2019-03-26 09:57:48 来源:青年报

[案例1]

“启航”青年从模拟就业中找到方向

“感谢职业指导师对我的帮助,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发展方向。”今年23岁的小毅自从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对维修感兴趣的他却因秀气白净的外表长期未获得汽企的青睐。在竞聘汽车维修岗位频频碰壁后,小毅失去了找工作的信心,在家待业了半年。街道职业指导师了解到小毅的情况后,走入社区,推荐他参加徐汇区就业训练工厂的就业提升项目。对此感兴趣的小毅加入训练工厂后,打算在为期3个月训练工厂中寻找未来求职方向。

“我们从简历制作到模拟面试,再到特长分析,给小毅全方位、立体化的就业帮扶。”徐汇区就业训练工厂的李老师告诉记者,小毅从不善言辞到交谈自如,在训练过程中找回了信心。在就业训练工厂“公司式”培养中,老师们发现了小毅动手能力极强。“我们根据他的强项,找了一些匹配他的工作岗位。”李老师介绍说,通过岗位对接,小毅成功得到了一家外资企业咖啡机维修师的工作。从试用期间跟着师傅四处维修再到独立上岗,小毅最终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了稳定就业。记者从徐汇区就业促进中心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就业训练工厂模式将在2019年继续延展就业服务。职场分享沙龙、职业技能培训等线下活动会推广到不同层面的就业者,为其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或是就业咨询。

在公共就业工作中,浦东新区就业促进中心在2018年公共就业服务基础上进行了新模式的探索。浦东新区加大推进精细排摸建立一人一基本表册;精准对应提供一人一帮扶对策;链式服务管理一人一服务档案“三个一”精准服务模式。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就创业负责人表示,2019年的青年职业(创业)训练营将打造“菜单式”服务,让青年学员自己选择学习课程,与此同时也督促学员考出技能证书,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此外,社区里的学员们还将安排进入企业,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锻炼自己的职业能力。

[案例2]

就业服务受益者为导师送上“情书”

家住青浦的小蒋获得就业援助后,在今年的“情人节”给青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写了一份“情书”表达感谢之情。小蒋是一名95后,自高职会展专业毕业后频频跳槽,对工作的要求停留在“事少、钱多、离家近”上,因此小蒋一直没找到心仪的工作。在一场青浦区就业促进中心举办的青年(大学生)见习专场招聘会上,小蒋找到了现场提供就业咨询服务的“乐业上海”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成员,并倾诉了自己的就业迷茫之处。

专家志愿团成员王晶晶在了解情况后和小蒋分析就业过程中的痛点与难点。随后,青浦区的职业指导师俞波及时同小蒋对接,结合她的所学专业,一步步协助小蒋完善了个人职业规划。俞波介绍说,后续他们推荐小蒋去一家物业管理公司面试。转变心态的她,顺利进入岗位实现稳定就业。小蒋在经历了转折、迷茫、改变的各个就业阶段后,成为了公共就业服务的受益者。记者了解到,作为青浦区职业指导服务品牌——青舟工作室,为求职者提供小班化、个性化指导服务,联合“启航”导师和就业服务专家进社区、企业开展政策宣讲、岗位推荐等活动,为供需双方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

目前,各区就业服务在不断专业化、项目化。杨浦青年就业链式服务仍在探索地区就业创新的方向,即深化链式服务中与高校的对接推出“3π工作法”,即将校园精品课程与市场、企业相结合,为企业建立人才储备库,为大学生对接“试错”与实践的优质平台。自2008年设立“青年助业直通车”以来,黄浦区将该项目作为帮助区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的主要就业服务品牌,力求通过该项目进一步推进失业青年转变求职意识、提高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技能。近年来,青年就业需求、就业观念不断发生变化,“直通车”项目也在升级改造。在课程设置上,从单项“授课式”向双向“体验式”转变;在师资力量上,由职业指导师团队向借力就业专家志愿团倾斜;在培训内容上,从单一化就业能力培训向集成化就业创业指导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