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就要开始放寒假了,宝贝们已经在翘首以盼。
而爸爸妈妈则不禁开始发愁,因为孩子一到放假便沉迷电子产品,看动画能从早看到晚,手机拿到就不松手。
虽说给孩子做好了寒假安排,可孩子根本控制不住自己,每次都不能按计划来。
所以有很多家长问我,为什么有些孩子自控力那么好,假期也不让人操心。我明明也花了很多时间培养我家娃的自控力,怎么一点成效都没有?
这可能是因为你掉进了自控力的误区。
误区一:孩子自控力差是因为对他管得不够狠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自控力差,自己一定要严加管教才行,于是给孩子定下了很多规矩,只要孩子做不到就惩罚他。
加拿大渥太华的卡尔顿大学曾对一群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拖延症的调查,结果表明:
很多学生在第一次考前准备都推迟了复习计划,但和那些原谅自己或被谅解的学生比起来,越受到严格要求、对错误无法释怀的学生更可能在接下来的考试中继续拖延复习。他们对第一次的拖延采取的态度越严厉,下一次拖延得就越厉害。
家长对孩子加强管教会让他们倍感压力,而压力是自控力的死敌,情绪低落会使人更容易屈服于诱惑。
误区二:在孩子没控制住自己时责怪他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不遵守规则,管不住自己时,生气地指责孩子:
“你怎么这么就控制不住自己呢”
“我太失望了”
“妈妈和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这种带有责备和愤怒的语言并不能让孩子的自控力有所提高,自责和愧疚感反而会让孩子陷入“放纵-自责-更严重放纵”的恶性循环当中。
误区三:我已经告诉你了,你知道就能够做到
我们都常常觉得“只要知道就能做到”,实际上“知道”和“做到”完全是两码事。
君君一直想要养成每周去健身房健身的习惯,甚至连健身卡都办好了,可1年多过去了,我去健身房的次数屈指可数。
我当然知道锻炼身体非常重要,周末也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健身房,但我就是做不到。
家长们要明白动机、认知和能力是三种截然不同的东西,从“知道”到“做到”三者缺一不可。
因此,不要觉得和孩子说了这么多次了,为什么他还是做不到。
保持耐心,做到有效引导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我们该怎么做?
自控需要意志力,而习惯是大脑自动遵循的行为模式,属于无意识行为,就像肌肉记忆一样。
想想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被动地养成了很多生活和学习习惯——一大早起床,规律的上课、晚上写作业到深夜然后入睡,周而复始。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根本不需要花什么力气去控制自己起床、上课和写作业,因为我们早已习以为常。
同样的道理,想要孩子在假期时能够过得既有秩序又丰富,可以从培养好习惯入手。我们可以这么做:
1.和孩子一起列一个寒假清单
一天看多少时间动画,玩多久手机,什么时候出门等等,都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然后共同商定。
寒假的时间安排可以与平时略有不同,可以参考孩子的想法,这种参与感让孩子更愿意遵守自己定下来的规则。
2.给孩子提供环境,陪着孩子养成好习惯
如果家长不停地在一旁看电视,刷手机,却让孩子去画画、写作业,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举个例子,你想让孩子把衣服挂起来,他的衣橱就需要足够的空间,还要有很多衣架,如果孩子不够高,还要给他准备一个台阶凳,最好能在衣柜门口贴一个提醒标签。
所以说,家长要尽量在孩子不看电视,不玩手机时陪伴他,让这些时光也变得有趣起来,那么孩子自然愿意尝试各种各样的活动了。
创造机会,给予孩子自主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要培养自控力需要发展孩子的自主感。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感,我们要多提供机会让孩子做一些决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赋予孩子“自主权”。
想到朋友之前和君君提到的一件事。
以前她带娃去超市的时候,娃总是这也要那也要,看见什么都想往家拿。哄过吼过,强硬拒绝过,可每次都闹得不欢而散。
后来朋友突然就明白了,每次说是带孩子去超市,但似乎选择购买什么东西的人总是她和孩子他爹。
于是她跟娃商量了一下,在每次去超市之前和他一起规划一份购物清单,让娃也参与到决策中来,给他一些适当的选择权,并且约定:每次可以买,但只可以买一件不在清单上的东西。
后来他们再去超市的时候就特别顺利,小家伙拖着购物车四处找清单上的东西,一样样郑重地放进购物车,她会夸儿子规划得好,也允许他自主地选择一份额外想要的东西。
所以,当家长忍住自己掌管一切的欲望时,孩子才能得到空隙发展出自己的一套解决问题的逻辑,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加深自我的价值感。
一个相信自己有能力独自解决问题的人,才能管理好自己,才能够实现自律。
-END-
特别供稿:能力早教
研究院(本文为赢在起点能力早教研究院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赢在起点早教中心网址:www.elitebaby.cn
客服热线:4008880268
关注微信公众号:赢在起点能力早教
0-6岁能力早教课程,请加V-X:13120949185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