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播放劳动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同学闭上眼睛,说说歌里面里描绘了什么场景。
学生交流回答,揭示课题:拾穗者。
活动二:赏析作品,引导想象
(一)直观感知
1.感知内容
①展示米勒《拾穗者》。
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在画面中的人物都在做什么?在什么场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贫苦的妇女在田地里拾取遗落的麦穗。
(二)具体分析
1.分析色调
教师提问:画面中都能发现哪些邻近色?画面中的色调是一天中的哪一时刻?
教师总结:这种午后的暖黄色调,会营造出温馨动人的感觉,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2.分析造型
①课件展示《拾穗者》油画与现实生活照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观赏。
②教师设问:两种画面效果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面效果真实,造型真实生动,都力求真实朴素的再现世界,这就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
3.分析作者
①课件展示米勒其他的作品,共同总结米勒的题材特色。
②教师设问“通过这些作品能知道米勒的创作风格是怎么样?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贴近生活,关心底层民众,对生活对劳动者有强烈的尊敬和怜悯之情。
活动三:对比分析,自由表达
(一)教师再次展示《拾穗者》、《呐喊》
引导学生从内容、色调、造型、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对这两幅作品进行分析,并且进行自己的感受的交流。
(二)课堂展示,教师总结
分小组进行讨论后随即挑选小组代表进行表达。
教师进行总评。
活动四:总结回顾小结作业
1.复习拾穗者艺术特点。
2.下课通过网络搜集更多米勒作品或者其他现实主义大师的作品,写一下对现实主义的感悟。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19世纪30-70年代,法国产生了强大的现实主义艺术思潮并涉及欧洲各国。现实主义艺术家反对艺术中的因袭保守和虚构脸造,主张以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当时真实的社会生活。
其特点有:①重现实。对历史题材和古典神话不感兴趣,常常直接刻画当代各阶层人物及其生活。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②重客观。反对主观臆造、反对粉饰现实、力主如实客观地描绘人物和事件不论他们是美的还是丑的。③重批判:着重表现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生活,强调对当时社会黑暗面的鞭挞与批判,因此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2.谈谈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基于此,我设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赏析米勒的《拾穗者》作品,及其所代表的写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和鉴赏的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对比,教师的讲解体会学习现实主义的真实美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现实主义的美感,提高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学会尊重劳动、体验生活的情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及其画面内容;难点是对现实主义风格特点的把握及其画面背后的感情理解。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带同学们参观故宫宋画精品展,同时PPT展示宋代工笔花鸟画作品,展示完成之后提问:展览中的作品属于什么创作形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工笔花鸟画,进而引出课题《工笔花鸟画》。
环节二:直观感知
提问:你能说出哪几幅作品的作者?宋代花鸟画给我们一种怎样的视觉感受?与写意作品有什么不同?
——赵佶《芙蓉锦鸡图》、崔白《双喜图》、李嵩《花篮图》以及佚名画家的《出水芙蓉图》等,物象刻画细致入微、精准,画面严谨精致,颜色敷丽,与写意画的“只求神似不求形似”不同,工笔画更讲求“形似”。
介绍宋代花鸟在绘画史上的历史地位,展示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的经典工笔花鸟画作品,感受不同朝代不同画家或典雅秀丽或雍容豁达或深沉静谧的不同画风。
环节三:形式分析
展示《花篮图》,提问:工笔花鸟画在线条、设色上有什么特点?
——用线工细严谨,刻画花朵生动逼真、婀娜多姿,对花篮的编制和图案的勾勒细腻精巧,与舒展的叶片形成了疏密的对比,再现了花篮的结构和花朵的姿态。在设色上,以沉稳的中性色为主,衬托出几点鲜红,大面积的墨绿和赭墨陪衬得淡色花朵呼之欲出,厚重不失娇美,淡雅不乏瑰丽。
环节四:示范点拨
教师以牡丹花为例示范工笔花鸟画的绘制步骤,1.勾线稿,注意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和墨色深浅来体现形体结构和质感。2.铺底色,注意颜色不要一次上太深,可多次打底。3.分染,对花瓣和叶子分别进行渲染,注意花瓣及叶子的层次感,注意正反叶子颜色的深浅变化。4.罩染,对叶子和花瓣分别罩染,整体调整画面。示范过程中详细讲解重要细节以及需要注意事项,边示范边讲解,为下一环节学生创作打下基础。
环节五:实践展评
练习要求:以ppt呈现牡丹、荷花等常见花卉图片,写生或临摹绘制一幅工笔花鸟画作品。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大部分同学创作完成后,开展一个工笔花鸟画作品展,请同学讲作品放到展示区进行展示,作者自评,师生点评。
环节六:小结拓展
1.师生通过问答形式总结一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加深印象。
2.布置课后作业:为花鸟画作品题诗,注意画面布局。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列举3个以上中国古代花鸟画家以及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种类之一,在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历代也出现了众多璀璨的花鸟画家,其作品风格迥异,各具体色。如五代时期的“徐黄异体”,指的是黄荃、徐熙两位具有代表性的花鸟画家,其代表作分别为黄荃《写生珍禽图》、徐熙《雪竹图》《石榴图》等,黄荃为宫廷画家,善绘宫中珍禽异卉,画风写实、精细,徐熙为江南布衣,善绘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所画花木禽鸟,清新秀逸、粗笔浓墨、神采尽出。徐熙与黄荃的画风形成鲜明的对照,称为当时的两大流派,画史称为“皇家富贵,徐熙野逸”。宋代是花鸟画发展的昌盛时期,出现了以赵佶为代表的院体画派,宋徽宗赵佶留下了如《芙蓉锦鸡图》等一系列精美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另有崔白《双喜图》、李嵩《花篮图》等。
2.简述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
【参考答案】
(1)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
(2)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
(4)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教师邀请一个小组的学生到讲台玩老鹰捉小鸡游戏,教师观察学生并拍摄两组照片,一组静态摆拍,一组动态抓拍,连接到投影仪,请同学说说喜欢哪一组照片,并说明理由。
学生交流回答,揭示课题:人像抓拍。
活动二:赏析作品,引导想象
感知摄影艺术魅力
1.感知光线
①利用课件出示一组同一画面主体不同光线运用的照片,并讲授顺光与逆光的概念:光从被摄物体后面投射产生逆光效果,光从被摄物体正面投射则是顺光效果。学生通过照片感受不同光线运用在拍摄时的不同效果。
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顺光和逆光分别适合什么样的拍摄情景?”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顺光适合主体物简单的画面构图,关注细节,逆光适合主体物较多勾勒轮廓。
2.体验不同光圈和快门效果
出示任务:教师做动作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照相机对老师拍摄,调整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不断拍摄,总结比较。同组学生观察其他人拍摄好的照片,并和自己的照片对比。提问:拍摄运动的物体用什么样的光圈和快门效果更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较大的光圈和较快的快门,可以获得较小的景深,同时虚化背景,突出前景主体。
活动三:示范操作,实践练习
(一)教师演示
展示一张上课时抓拍的学生动态照片,并分析拍摄注意事项:
①手要稳,防止晃动造成的图像模糊。
②拍摄时根据对象及环境选择使用顺光还是逆光。
③拍摄动态照片使用较大光圈和较快快门。
(二)课堂练习
运动场上隔壁班学生正在上体育课,要求学生携带摄像工具在15分钟时间内对运动场上的学生进行抓拍,要求主体明确,动态生动自然。
(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照相机使用方法指导。)
活动四:交流评议,拓展提高
(一)学生展示交流
1.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绍自己的抓拍心得和方法。
2.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并从构图,光线选择等方面交流评议。
3.教师总结评议。
(二)拓展提高—小结作业
通过欣赏学生作品回忆摄影知识,感受抓拍下丰富肢体语言带来的感染力。
鼓励学生课下抓拍生活中丰富的人物形象,下节课分享点评。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摄影的发展?
【参考答案】
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与艺术院联合会议上,由法国巴黎国立天文台台长阿拉贡作摄影术报告,宣布摄影术诞生。数字摄影技术的应用,使学习摄影的门槛降低,学习摄影似乎变的更为容易。影像的控制从基于经验、主观判断的传统摄影影像控制方法转变为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精确、量化调整的数字摄影影像控制方法。因为即拍即显、可以进行精确量化控制等特点,数字摄影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并使一些原来难以开展的教学活动变得可行,学习摄影的难度降低,对需要学习摄影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如何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人像摄影的抓拍方法及其规律。难点是:运用景深和快门的设置抓拍运动中的人物。
所以在课堂中,可以通过提问问题“顺光和逆光分别适合什么样的拍摄情景?”“拍摄运动的物体用什么样的光圈和快门效果更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顺光适合主体物简单的画面构图,关注细节。逆光适合主体物较多勾勒轮廓。较大的光圈和较快的快门,可以获得较小的景深,同时虚化背景,突出前景主体。再通过教师教师演示展示一张上课时抓拍的学生动态照片,并分析拍摄注意事项,以此解决本节课的重点。
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照相机使用方法指导,以此解决本课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