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裁的角度来论,记叙文应该是中考语文占分数比例最高的文体。
为啥这样说?且听分解:以150分的成绩的统计,作文会占到60分,因为大多数的同学会写记叙文,然再加上约有20多分的小说或散文阅读,总计该有80分,半壁江山哈。
也就是说,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会占到一半的分数,你说记叙文重不重要?
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也是不经意中就容易出错的问题。
那么,如何搞定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呢?
许多负责任的家长,给孩子买了好多课外书,许多孩子没有阅读的习惯,或者读书不得方法,即使表现出很用功,也不见得在议论文方面有多大突破。
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这种学习语文的方式,确实有点贪多嚼不烂。
如果说语文要以课本为基础,想来大家也不会反对。只是好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做到以课本为基础。
以课本为基础,就是把我们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精选的记叙文,都当成写作训练时候借鉴和模仿的范文。不是全部而是尽量,因为世上少有绝对的事儿。
站到写作的高度,如果同学们会在写作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那么在阅读当中,再遇到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等手法的散文时,能够准确的答出来,必然不在话下。
学习也是要有高起点的,但是所谓的高起点,确实要以课本为基础,这个真的不需要怀疑。
就以文章的线索为例子和大家说说吧。
之前我讲课的时候,总是喜欢举朱自清的《背影》,而且关于背影的线索之前也分析过,大家可以查阅往期的文章。
今天我们再换一篇课文,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
这篇文章,以小桃树暗喻自己,树的坎坷经历,象征自己艰辛的人生。
在文中,小桃树是纤弱不起眼的,是被周围的人所冷漠对待的,只有奶奶,才一如既往地爱它。磨难中小桃树艰难成长,在风雨中挣扎,同命运顽强斗争。这是作者表述的重点。在描述过程中,很容易体味到作者对它的爱怜和赞美。
长得很委屈、弯弯头、紧抱着身子、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大家都笑话它、没出息的、是野的。
这些词语,使得桃树实现了人化的形象,很容易引起共鸣。生动地写出了树长得小、瘦、不健康、脆弱;我成为栋梁的希望。这,就是作者对小桃树形象的刻画。
而文章的中后部分,则有这样的词语:
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开得太白太淡了、花瓣儿单薄得似纸、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红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姑娘、苍白的脸、偏又苦涩的笑着、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孤零零地开在墙角、从来没有一只蜜蜂恋过它、一只蝴蝶飞过它。
就这样,在生长过程中,小桃树虽然“没出息”,但它却勇敢面对生活,敢于对风雨说不,敢于面对摧残,敢于面对不公平的命运,在苦难中倔强生长开花。且最终一定孕育出命的果实。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文章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抓住了物象,运用恰当的词语,写出了自己人生的坎坷,以感恩的心态,积极向上的彰显过往的岁月。
当文章写到这里,现在在说一句好文章是读出来的,我想你已经相信了一半,当我再告诉你可以通过阅读课本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你当然不会怀疑,这是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