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好的习惯可以带来好的结果,而坏的习惯只能带来不好的结果,在许多时候,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是由于有一些坏习惯在作怪。
要知道,真正学习好的学生,既不是靠天赋也不是全靠努力,而是学习习惯。与其羡慕别人聪明,倒不如先改掉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会提高。所以,不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我们都得先抓好习惯,再谈学习成绩。
那么,同学们身上到底有哪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呢?今天,达人教育网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同学们可以对照自身,看看如何改掉这些坏习惯,家长们也可以时不时的提醒孩子,进行监督和督促。
1.学习毫无规划,效率低下
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吗?不一定!有些同学虽然看起来很努力,课间不出去玩,周末也窝在家里写作业,但他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身在曹营,心在汉",只是在漫无目的、心浮气躁地"磨洋工"。一个班里30%~40%左右的中等生,基本都是这个状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真正的优等生计划性都很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2.眼高手低,光看不做
很多同学都会遇到这样的状况:明明老师一讲就会,习题后面的参考答案也是一点就通,但往往到自己做的时候,要么做不出来,要么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小错误。还有同学图省事,怕动笔,平时练习题光用眼看,感觉自己会做呢就是不动笔做,一到考试这错拿错,丢了好多分。
归根结底,就是题目做的太少了。"眼高手低"的坏习惯,是学习最大的杀手,要立马改正。做题很重要,不论你脑子里掌握的怎么样,都要拿起笔来自己动手写出来,理科解题要这样,文科背诵也是一样。
3.光做题,不思考
很多同学会出现成绩忽高忽低的现象,这就有点像"瞎猫撞上死耗子",成绩高的时候是因为恰巧遇到了自己会的题,而遇到不会的就不会融会贯通。这主要是因为同学们做完一道题,没有真正的去思考题目的"套路",不明白出题者的用意,一味地追求做题的数量,而忽视了做题的质量,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是无用功。
很多学科的考核都是对知识点的运用,只有彻底理解这些知识点,再去解题,才能巩固知识。学会整合分析知识点,自然就有了思路,以后遇到相同的问题才会顺畅。另外,建议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不要去翻阅参考资料!
4.错了就错了,不去总结
现在很多老师都要求学生养成整理错题集的习惯,这确实是一个好习惯好方法。但很多同学都辜负了老师的用意,往往把错题抄写在错题本上,就完事了!错题本不是形式主义,需要同学们定时翻阅,需要同学们去思考自己错在了哪里,为什么会错。
不仅如此,同学们还要学会把经常错的知识点分类整理出来,找到相应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温故而知新,这样才能大大的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5.字迹潦草,思路凌乱
一手漂亮的好字,可以让你的考卷增分增彩!这自不必说,如果做不到好看,至少字迹要工整、清楚,让阅卷老师一看,你就是一位认真勤奋的好学生,自然印象分就提高了不少。
另外,字迹写的清楚了,打草稿时条理也会更加清晰。很多同学在解题的时候,特别是理科类题目,明明草稿上是有思路的,可是正式做题的时候反而混乱了。因为他草稿太乱,字迹潦草,没有形成很清晰的逻辑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