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资讯
- 头条关注
- 精选图片
日本年轻人此前在南京敬老院交流。
5月下旬,中日学生手语交流会的10名日本留学生在南京市聋人学校举行交流活动。他们用中国手语演唱中国歌曲,表演日本传统舞蹈。这是一项由青少年发起的民间草根交流活动,今年已迎来第十个年头。除第一年访问汶川受灾地区之外,每年固定到访南京,和当地聋哑学生交流,并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5月19日,中日学生手语交流会的10名日本留学生在南京市聋人学校举行交流活动。图为他们临行前排练手语节目。
为什么是南京?中日学生手语交流会执行委员长藤田安彦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日中关系始于南京,只有南京才能解开两国的心结。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日本年轻人必须到南京看看,并思考这个问题。”
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安排日本学生走进老人院曾让藤田安彦感触颇多。南京的老人院里,大多数人都有至亲好友在南京大屠杀中惨遭日军毒手。之前听说有日本学生准备登门拜访时,这些老人的第一反应是“坚决不见”。另一边,日本年轻人也“心里犯怵”。经过多次沟通,善良的中国老人最终给这些日本年轻人表演机会。看了他们的节目后,不少老人流着泪说,“年轻人无罪,珍惜和平”。
中日学生手语交流会执行委员长藤田安彦介绍活动情况。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对日本留学生而言也是难忘的经历。中日学生手语交流会的北京团队负责人宫崎结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此前去参观时有一幕令她记忆犹新。入馆前,宫崎与同行的朋友用日语交谈,旁边一个小女孩听到后问妈妈:“他们是日本人吗?他们会杀人吗?”“我非常吃惊!没想到直至今天,中国小朋友对日本人的印象还是那么差。”宫崎说,“这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中日青少年之间交流的重要性,特别是日本年轻人必须先迈出这一步。”
早稻田大学在读、北京大学的日本留学生渡边爱理今年5月是第二次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去年参观展览时,感觉馆方似乎没有花心思让参观者区别理解“过去作为军国主义国家的日本”和“现在的日本”。这次再去时看到诸如“为了今后中日友好”等字句,让她感到开心。第一次参观大屠杀纪念馆的北京大学日本交换留学生户岛毬绘也对记者说,“能感受到日中关系改善”,因为展览里并没有出现之前在日本听说的“煽动反日情绪”的内容。
宫崎结希表示,日本国内有人对南京大屠杀受害者的数字表示怀疑,但她在纪念馆里看到详细的史料与当时日本的相关报道。“再怎么争论数字,无数中国人遇害是不争的事实,而这恰是重点所在。”不过宫崎认为,两国战后签署的一些携手共进的文件也应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有所体现,否则只会在参观者心中留下“对日本的憎恨”。
有其他日本学生也对记者表示不希望纪念馆强调“憎恨”。即便如此,这些日本年轻人坦然、真诚面对历史的态度依然让记者欣慰。也许正如藤田安彦所说,“现在到了年轻人登场的时候”。